【滂沱是什么意思】“滂沱”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雨势非常大,也用来形容水流奔涌、声音宏大。这个词在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都较为常见,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一、
“滂沱”原意是指大雨倾盆而下,形容雨势猛烈。后来也引申为水流奔腾、声势浩大,甚至可用于形容情感的强烈表达。该词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象或情绪氛围,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举例 | 文学色彩 | 常见场景 |
滂沱 | pāng tuó | 形容雨大或水流急 | “暴雨滂沱,天地一片混沌。” | 强烈 | 自然景象、文学描写 |
也可形容声音洪大 | “雷声滂沱,震耳欲聋。” | 高度 | 情感表达、气势描写 | ||
有时也比喻情绪激烈 | “他心中悲痛滂沱,泪如雨下。” | 强烈 | 情感抒发 |
三、拓展说明
“滂沱”最早见于《诗经》,如“雨雪霏霏,今我来思;杨柳依依,昔我往矣”,虽未直接使用“滂沱”,但其意境与之相似。后世诗人常用此词描绘雨景,如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中均有体现。
此外,“滂沱”在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文艺作品中,因此在写作时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
四、结语
“滂沱”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既能描绘自然界的壮阔景象,也能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