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是什么意思】“凭栏”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靠着栏杆”,但在文学中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情感或意境,如思乡、怀旧、孤独、沉思等。本文将从词义解析、常见用法及文学表现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词义解析
词语 | 凭栏 |
拼音 | píng lán |
基本释义 | 靠着栏杆;站在栏边 |
引申义 | 表达情感、思绪的寄托,常用于抒发内心情感 |
“凭栏”原意是身体靠在栏杆上,多用于描写人在高处、窗前或亭台楼阁中停留的场景。在文学中,这种动作往往象征着一种内心的沉思或情绪的流露。
二、常见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含义说明 |
登高望远 | “凭栏远眺,山河壮丽。” | 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感慨 |
怀念故乡 | “凭栏不语,心随雁影归。” | 表达思乡之情 |
孤独寂寞 | “凭栏听雨,夜深人静。” | 描写孤独、寂静的心境 |
人生感慨 | “凭栏一笑,往事如烟。” | 表达对过往的释然与淡然 |
三、文学中的“凭栏”
“凭栏”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常用来营造一种幽远、静谧的氛围。例如:
- 李煜《虞美人》:“凭栏望断天涯路,不见归鸿。”
-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些诗句中,“凭栏”不仅是动作描写,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景寄情”的审美方式。
四、现代语境中的“凭栏”
在现代汉语中,“凭栏”已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文学创作、影视剧本或诗歌朗诵中仍保留其文化内涵。有时也被引申为“思考、反思、回顾”的象征。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含义 | 靠着栏杆,引申为沉思、寄托情感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作品,表达情感、意境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细腻观察 |
现代应用 | 较少口语使用,多见于书面或文艺作品 |
“凭栏”虽简单,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古代文人的抒怀,还是现代人对生活的感悟,它都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