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其功于一役下一句】一、引言
“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意是指把全部力量集中在一次行动中,力求一举成功。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某个关键事件中集中资源和努力,希望一次性完成目标。
但很多人对这句成语的完整表达并不清楚,尤其是它的下一句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
二、
1. 成语出处
“毕其功于一役”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子玉使伯棼请战,曰:‘愿以晋师之众,一战而毕其功于一役。’”意思是楚国令尹子玉请求与晋国决战,希望用晋军的力量,一举完成功业。
2. 成语含义
指把所有的努力、资源或力量集中在一次行动中,期望一次性取得成功。通常带有“孤注一掷”的意味,也可能隐含风险较大的特点。
3. 下一句是什么?
原文并未明确有“下一句”,但在现代使用中,有人将其与“一劳永逸”连用,形成“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但这并非出自古籍,而是现代人的一种延伸说法。
4. 现代用法
在当代语境中,“毕其功于一役”多用于描述企业、项目或个人在关键时刻集中力量完成目标,比如“这次改革要毕其功于一役”。
5. 常见误区
有些人误以为“毕其功于一役”是完整的句子,实际上它只是成语的一部分,没有固定的“下一句”。
三、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毕其功于一役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文出处 | “愿以晋师之众,一战而毕其功于一役。” |
含义 | 把全部力量集中在一次行动中,力求一举成功 |
下一句 | 无固定下一句,现代常用“一劳永逸”作为延伸搭配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强调集中资源完成目标,如改革、项目等 |
常见误区 | 误认为是完整句子,或存在固定下一句 |
四、结语
“毕其功于一役”虽为古代成语,但在现代仍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强调集中资源、快速见效的语境中。虽然它没有严格的“下一句”,但结合现代语言习惯,可以理解为一种“一次性解决”的理念。了解这一成语的背景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地运用。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