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闻过即喜是什么意思】“闻过即喜”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谦虚的态度,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具有自我反省和不断进步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闻过即喜”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和修养。与之相对的是“讳疾忌医”,即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甚至对批评感到愤怒或抵触。
成语“闻过即喜”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闻过即喜 |
拼音 | wén guò jí xǐ |
出处 | 《论语·学而》:“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虽未直接出现,但精神相近) |
含义 |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表示虚心接受批评、善于自省。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形容人谦虚、有修养。 |
近义词 |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
反义词 | 刚愎自用、讳疾忌医 |
示例 | 他为人谦逊,闻过即喜,因此深受同事尊敬。 |
通过了解“闻过即喜”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批评和建议,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态度尤为重要,有助于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