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日而食什么意思】“并日而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民多饥饿,夫妇并日而食。”意思是:夫妻两人一起吃一天的饭,形容生活非常贫困,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极度贫穷、生活艰难的情况。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并日而食 |
拼音 | bìng rì ér shí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夫妻二人共吃一天的饭,形容生活极度贫困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描写贫困状况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家徒四壁 |
反义词 | 富足安逸、丰衣足食、锦衣玉食 |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1. 使用场景
- 描述古代或偏远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
- 强调社会贫富差距大,底层人民生活艰难。
- 用于文学作品中渲染悲惨氛围。
2. 例句
- 在那个战乱年代,百姓流离失所,许多家庭只能并日而食。
- 看着父亲每天省下一口饭给我吃,我心中无比愧疚,只恨自己无能,不能让他吃饱穿暖。
- 尽管生活艰难,他们依然互相扶持,靠并日而食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三、总结
“并日而食”这一成语,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极端贫困下的生存状态。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在今天,虽然大多数人已经摆脱了物质匮乏,但这一成语仍提醒我们珍惜现有的生活,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与公平。
通过了解这样的成语,我们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