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动什么意思】“蠢蠢欲动”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或事物在表面平静之下,暗中准备行动、有所企图的状态。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看似无害,实则有不良意图的人或行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蠢蠢 | 形容动作迟钝、不灵活,也引申为不明事理、容易上当 |
欲动 | 即想要动,表示有行动的欲望或倾向 |
整体意思 | 表面看起来不动,但实际上内心已经蠢蠢欲动,有行动的冲动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左传·隐公五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民,亦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虽然不是直接出处,但“蠢蠢欲动”的用法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广泛出现。
- 现代用法:多用于描写人心思活跃、有不良企图,如小偷、坏人、投机分子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暗中活动、伺机而动、跃跃欲试 |
反义词 | 安分守己、按部就班、静止不动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人有不良意图 | “他一直在观察公司动向,看来是蠢蠢欲动,想搞点什么名堂。” |
描述动物或事物的动态 | “窗外的树叶在风中蠢蠢欲动,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
描述市场变化 | “股市最近蠢蠢欲动,投资者们开始蠢蠢欲动了。” |
五、注意事项
- 语气:该词带有一定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对他人造成误解。
-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人或群体的行为,较少用于自然现象。
- 搭配使用:常与“蠢蠢欲动的举动”、“蠢蠢欲动的心态”等搭配使用。
六、总结
“蠢蠢欲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表面安静、不动声色的情况下,内心却充满欲望和行动的冲动。它常用于描述潜在的威胁或不良意图,具有较强的警示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