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掳字简单介绍】“掳”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频繁。该字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古意。本文将从字形、读音、含义、用法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关键信息。
一、字形与读音
“掳”字由左右结构组成,左边是“扌”(手字旁),右边是“虏”字。整体字形较为简洁,但笔画较多,书写时需注意结构平衡。
- 拼音:lǔ
- 注音符号:ㄌㄨˇ
- 部首:扌(手部)
- 笔画:16画(繁体)
二、字义解析
“掳”字的基本含义是“劫持、强夺”,常用于描述被人强行带走或控制的情况。其本义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俘虏行为,后引申为对人或物的强行占有。
常见含义:
1. 劫持、强夺:如“被掳去”、“掳走”。
2. 俘虏、抓走:如“掳获敌人”。
3. 夺取、掠取:如“掳掠财物”。
三、用法与搭配
“掳”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常见搭配包括:
搭配词语 | 含义解释 |
抓掳 | 强行抓走 |
抢掳 | 抢劫并带走 |
掳掠 | 抢夺、掠夺 |
被掳 | 被人强行带走 |
掳走 | 强行带走某人 |
四、文化背景与演变
“掳”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原意为“虏也”,即“俘虏”。在古代文献中,“掳”常与“战”“兵”等词搭配,表示战争中的俘虏行为。随着语言的发展,该字逐渐演变为更广泛的“强夺”含义,但仍保留了部分军事色彩。
五、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掳 |
拼音 | lǔ |
注音 | ㄌㄨˇ |
部首 | 扌(手部) |
笔画 | 16画(繁体) |
字义 | 劫持、强夺、俘虏、掠取 |
常见用法 | 抓掳、抢掳、掳掠、被掳、掳走 |
使用场景 | 书面语、文学作品、历史叙述 |
文化背景 | 古代战争中的俘虏行为 |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掳”虽然不是高频字,但在特定语境中有着明确的表达功能。了解其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及部分现代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