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是指是什么】“后汉”是一个历史术语,通常用于区分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名称。在不同的语境下,“后汉”可能指代不同的政权或时期,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来理解。
一、
“后汉”一般指的是东汉之后的一个短暂王朝,即“刘蜀”或“季汉”,由刘备建立,定都成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权之一。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后汉”也可能被用来泛指东汉之后的某个政权,例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汉”或南北朝时期的“后汉”。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后汉”的含义,以下是一份简要的对比表格,帮助读者快速掌握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后汉”概念。
二、表格:不同时期的“后汉”概述
时期 | 名称 | 建立者 | 都城 | 存在时间 | 备注 |
东汉末年 | 后汉(刘蜀/季汉) | 刘备 | 成都 | 221年-263年 | 三国之一,自称汉室正统 |
五胡十六国 | 后汉 | 刘曜 | 长安 | 319年-329年 | 汉赵政权,匈奴人建立 |
十六国 | 后汉 | 刘勃勃 | 统万城 | 407年-431年 | 匈奴人建立,又称夏国 |
南北朝 | 后汉 | 刘知远 | 开封 | 947年-950年 | 五代十国之一,短暂存在 |
三、总结
“后汉”并非一个统一的朝代名称,而是根据历史背景的不同,可以指代多个政权。最常见的是指三国时期的蜀汉(又称后汉),但也包括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几个短暂政权。因此,在阅读历史资料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后汉”所指的具体对象。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后汉”这一历史术语的多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