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司法解释24条】一、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24条”,是中国在2003年颁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中的一条重要条款。该条款主要涉及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在实践中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
根据该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主张权利的,原则上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夫妻之间有书面约定财产分别所有制,并且该约定已告知债权人。
这一规定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引发了对夫妻一方“被负债”的担忧,尤其是在离婚案件中,一方可能因另一方的债务而承担连带责任。因此,近年来社会各界呼吁对该条款进行修订或补充,以更好地平衡各方权益。
为了回应社会关切,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发布了《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对“24条”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相关法律适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条款名称 |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 |
发布时间 | 2003年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
核心内容 |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一般视为夫妻共同债务;例外情况:债务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夫妻约定财产分别所有并已告知债权人。 |
立法目的 | 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 |
社会反响 | 引发争议,部分人认为容易导致“被负债”现象 |
后续调整 | 2018年发布新解释,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 |
实践影响 | 在离婚案件中,对夫妻债务认定产生重大影响 |
三、结语
“婚姻法司法解释24条”在保障交易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相关条款也在不断调整与优化,以更好地实现公平与正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