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的故事】“刮目相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意是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形容对一个人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以旧有的看法来评价他。这个故事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勤奋学习,最终成为有才之士,令昔日熟悉他的人刮目相看。
故事总结: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原本只知武艺,不善文墨。孙权劝他读书学习,吕蒙起初并不以为然。后来,在孙权的劝导和自身努力下,吕蒙开始认真读书,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一次与鲁肃的交谈中,鲁肃惊讶于吕蒙的变化,感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从此,“刮目相看”便成为人们形容人进步迅速、值得重新认识的成语。
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原意 | 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 |
故事人物 | 吕蒙、孙权、鲁肃 |
故事背景 |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 |
故事发展 | 吕蒙起初不重视学习,后在孙权劝导下开始读书,逐渐提升自己 |
关键对话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
成语含义 | 形容对一个人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以旧眼光看待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形容某人进步快,值得重新评价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只要肯努力,不断学习,就能实现自我提升,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也提醒我们,不要以固定的眼光看待他人,要随时关注他人的成长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