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的正确解释】乌桕(学名:Sapium sebiferum),又称木蜡树、红果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尤其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较为常见。乌桕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一、乌桕的基本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乌桕 |
学名 | Sapium sebiferum |
英文名 | Chinese tallow tree |
科属 | 大戟科(Euphorbiaceae)乌桕属(Sapium) |
分布区域 | 中国南方,如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
生长环境 | 喜光、耐旱、适应性强,多生于山坡、路旁、河岸等 |
树高 | 可达10-20米 |
叶片 | 单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 |
花期 | 4-5月 |
果实 | 球形,成熟后呈白色或红色,内含种子 |
用途 | 观赏、木材、油料、药用 |
二、乌桕的特点与价值
1. 观赏价值
乌桕在秋季叶片会变红或橙黄色,极具观赏性,常被用于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
2. 经济价值
- 果实:乌桕果实可提取油脂,用于制作肥皂、润滑油等。
- 木材:木质坚硬,可用于制作家具或农具。
3. 药用价值
乌桕的根、叶、果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皮肤病、风湿病等。
4. 生态价值
乌桕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适合城市绿化种植。
三、注意事项
虽然乌桕具有多种用途,但其果实和树液含有一定毒性,误食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在种植和使用时需注意安全。
总结:乌桕是一种兼具观赏、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和传统医学中。了解其特性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资源。